DETAILS
详情
【 名师课堂】潘兆芬教授:如何培养不被“霸凌”的孩子?
本次直播课堂,特邀执业医师、心理治疗师潘兆芬教授,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,进一步帮助家长了解自我和家庭,全面分析孩子“异常”行为表现,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,为家长们普及“校园霸凌”知识,为家长提供如何培养孩子“反霸凌”的方法,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帮助“被霸凌”的孩子走出深渊。
潘教授强调,“校园霸凌”绝非孩子之间的“小打小闹”,而很可能成为,影响青少年一生的梦魇,霸凌者与被霸凌者都是一种悲哀,被霸凌者是受害者,霸凌者往往也是受害者,这两类情况的发生都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直播开始后,潘教授首先向我们各位家长分享了如何正确“识别霸凌”:
学生之间,在年龄、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,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、侮辱另一方,造成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,可以认定为构成“霸凌”。
●殴打、脚踢、掌掴、抓咬、推撞、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。
●以辱骂、讥讽、嘲弄、挖苦、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。
●抢夺、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。
●恶意排斥、恐吓、威胁、逼迫、孤立他人,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。
●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、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、恶意传播他人隐私。
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,就是让孩子怕你。
如果孩子在家被欺负,他会被全世界欺负,养成讨好型人格,委曲求全。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,指责批评辱骂孩子。
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靠山和底气,如果孩子在我们面前胆小怕事,那么他对别人也一定唯唯诺诺。别人欺负不敢还手,不会告诉父母,身心受创,甚至造成悲剧。
对于霸凌者来说,父母在家庭中就是喜欢暴力解决问题,那么孩子就会不经意间模仿父母的行为,习惯用暴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,把家庭的不良行为延续到学校,孩子会变得目无法纪、冷漠残酷,甚至以欺负弱小为乐。
案例情况:
孩子非常清楚父母老师想要什么,期待什么,他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抗父母与老师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改变不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,但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改变,给予孩子爱与陪伴,去理解孩子、共情孩子,要看到孩子的优点,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缺点与不足。
当发现孩子问题,父母处理不了,需要尽早寻找专业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。
案例情况:
男孩,目前上高二,家中老大,还有一个即将中考的妹妹,一开始步入高中时成绩中等,高一下学期,请假三个月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,成为班级倒数,高二期末考试后从班级倒数上升到班级第十六。
小时候跟随爷爷奶奶长大,与父母亲密度差,亲子关系差,缺乏安全感。
目前,孩子开始频繁不去上学,厌学情绪强烈,想要出门打工。
潘教授点评:
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、心理辅导专家、学习动力提升专家,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,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、教授共同指导。已经为53000+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、定制化的咨询服务,并拥有成熟、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
山东倍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|备案号:鲁ICP备202102800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