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TAILS
详情
从“迷途”到“归航”,我用爱与理解让儿子重新回到了学校

指导老师:国家级心理咨询师、表达性艺术疗愈师刘兵兵
孩子信息:小辉,19岁,男孩
基本情况:小辉大学上了没多久就不去了,和高中同学一起出去打了工,回家后什么都不干只会玩游戏,钱不够花还会透支信用卡。
近期改变:经专家指导后,小辉重新找回了目标与方向,并为回学校做着充分准备。
高考结束,他顺利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,虽然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,但我和妻子已经很知足了。
|一、儿子为何放弃大学生身份|
原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,却没想到,儿子上大学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。
大一的十一小长假,儿子正常回家,但假期结束后,他却怎么都不肯回去上学了。
我和妻子心急如焚,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,儿子和高中辍学的一名女同学恢复了联系。
小辉执意要和她一起去打工,我们坚决不同意。
我们苦口婆心告诉他大学文凭的重要性,可他根本听不进去。
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山地车和平板,凑了一些钱偷偷跑了出去,还切断了和我们的所有联系。

那段时间,我和妻子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四处寻找儿子的下落。
我们报了警,警察也四处帮忙寻找,好不容易找到了他,可他就像着了魔一样,说什么都不肯回家。
直到过年,我们实在没办法,承诺他不论是打工还是恋爱,我们都不再反对,他才终于肯回家。
儿子回家后,依然一副“躺平”的样子,什么都不做,只知道玩游戏。
更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,他还打了耳洞,纹了身,完全是一副社会青年的打扮。
我们尝试着和他沟通,问他打工的情况,可他总是爱答不理。
后来我们才知道,他打工的工资并不高,除去吃饭、租房,还要给女友买礼物,基本一分钱都剩不下,甚至还需要用到信用卡。
看着他这个样子,我们万分心痛,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,他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,我们实在无法理解,也不想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为了弄清楚儿子到底怎么了,我们开始四处求助心理医生。
我们带着儿子去了很多家心理诊所,经过心理医生的评估,发现儿子并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。
这让我们感到既欣慰又困惑。
欣慰的是,儿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大碍;
困惑的是,儿子为何会变成这样?
于是我们辗转反侧,求助到了家庭教育。
|二、深挖原因,对症下药|
刘老师耐心地倾听了我们的叙述,并详细询问了儿子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方式。
在深入了解了我们的家庭情况后,刘老师为我们拟定了详细的疗愈方案。
01
重建情感连接
刘老师指出,儿子的问题可能源于成长过程中的“情感忽视”。
由于我和妻子工作繁忙,尤其是在儿子高中之前,我们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,导致他在情感上缺乏支持和认同。
这种长期的情感忽视可能让儿子在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和无助,也正因如此,儿子会通过恋爱来弥补自身情感的空缺。
刘老师建议我们要增加与儿子的情感交流,学会倾听他的心声,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。
同时,我们也要尊重他的选择,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。
刘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沟通技巧,比如“积极倾听”和“非暴力沟通”,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儿子建立情感连接。
02
认知调整
刘老师认为儿子的行为可能是对“自我同一性”的探索。
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,青春期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。
在这个阶段,青少年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,以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。
儿子的叛逆行为,如辍学、打工、纹身等,可能都是他在探索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。
针对这一点,刘老师建议我们要给予儿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,让他去尝试和探索。
同时,我们也要引导他思考自己的行为后果,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刘老师还推荐了一些关于自我同一性探索的书籍和电影,让我们和儿子一起观看和讨论,以促进他的自我认知和成长。
|三、全面改善|
经过两个月的努力,我们按照刘老师的指导,一步步地实施着改变计划,儿子的状态也开始逐渐好转。
我们惊喜地发现,儿子内心深处其实藏着许多未曾言说的想法。
他坦言,高考后的那段日子,面对陌生的大学环境、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并不突出的学业成绩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压力。
而高中时期那位女同学的再次出现,给了他一种“被需要”的错觉,仿佛那是他逃离现实困境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了解到这些后,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,儿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,更是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。
我们开始主动邀请他参与家庭决策,无论是周末的家庭出游计划,还是关于家庭财务的小讨论,我们都积极听取他的意见,都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。
他开始主动与我们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,话语越来越多,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。
我们学会了倾听,不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,而是先理解他的感受,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理解。
一个半月后,儿子主动提出想要重新回去上学,继续完成学业。
这个决定让我们既惊讶又欣慰,我们全力支持他的选择,帮助他联系了原来的学校,并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。

他也正在为回学校做着充分准备,在网上学起了相关知识。
看着他每天忙碌而充实的样子,我们知道,那个曾经迷失方向的儿子已经找回了自己的方向。
现在,每当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,我们都会感慨万分。
我们相信,未来的日子里,无论遇到什么挑战,我们一家人都能携手共进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山东倍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|备案号:鲁ICP备202102800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