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TAILS
详情
直到偶然撞见女儿深夜哭泣,我才明白“阳光抑郁”有多可怕


指导老师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高级家庭教育咨询师李文竹
孩子信息:琪琪,14岁,女孩
基本情况:琪琪初二时经常深夜在房间哭泣,动不动就发呆,经检测,琪琪患上了阳光抑郁。
近期改变:经专家指导,琪琪脸上多了真诚的笑容,学会了真诚表达自己的情绪,睡眠状态稳定了许多。
如果不是那天凌晨一点多起床上厕所听到女儿在房间哭,我永远不知道,也不敢相信,我乐观、开朗的女儿竟患上了抑郁症。
一、女儿为何深夜哭泣
无论是我们做父母的,还是女儿的老师同学、亲朋好友,对女儿的印象都是活力四射的乐天派。
可她为什么会在深夜哭泣?我百思不得其解。
我轻轻打开门,准备去安慰她,她听到声音却停了哭声,蒙起被子装睡,我喊了她两声,她没有回应我的意思,我便回了自己的房间。
第二天早晨吃饭,我问她昨晚为什么哭,她却不承认,说是在做梦,不记得了。
从那以后,我开始关注她的情绪变化,我才发现,女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,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流泪,还经常发呆。
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,她也一直没有承认,只是笑着说“没事儿”。

我把女儿的情况和当医生的亲戚说了,亲戚推断女儿是抑郁了,我不信,明明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笑着的,与人交流也很热情,这怎么可能是抑郁呢?
亲戚建议先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,于是我以女儿表姐大学实践需要填调查问卷为由,让女儿填了一份抑郁自测表。
女儿填完后居然真的显示中度抑郁,我慌了神,四处寻找解决办法,又怕打草惊蛇,让女儿的情况更严重。
正当我苦恼的时候,我看到了倍赋力家庭教育的简介,看到他们能够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治疗抑郁,我没有一丝犹豫,很快报了名。
倍赋力的李文竹老师很快和我们取得了联系,在李老师的分析下,我们才明白,女儿患上的是阳光抑郁。
二、探寻抑郁根源
李老师很快通过隐形介入和女儿取得了联系,并在聊天过程中找到了女儿患上抑郁的原因。
01
内心压力的堆积
在学习方面,女儿一直是一个要强的孩子,对自己要求很高。
初二之后,学习任务不断加重,尤其是女儿并不擅长的数学难度骤增。
为了保持优异的成绩,她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还会给自己加码。
在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,她的压力始终紧绷,却一直没有发泄出来。
02
社交中的孤独
在社交方面,女儿的朋友虽然不少,但交心的并不是多,她总是习惯性扮演倾听者与安慰者,包括在和李老师交流时,她也会下意识去安慰李老师。
但她很少向别人吐苦水,内心的烦恼与委屈越积越多,她习惯了一个人的时候通过哭泣、发呆来发泄内心情绪。
03
内心情感的缺失
在家里,女儿还有一个弟弟,他活泼好动,总是能吸引全家人的目光。
我和丈夫虽然也很爱女儿,但有时会不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弟弟身上。
女儿一直都很懂事,学习上不用我们操心,生活中也总是帮忙照顾弟弟。
我们渐渐习惯了她的乖巧,却忽略了她的内心需求。
三、破茧重生之路
1.缓解内心压力

在李老师的建议下,我们和女儿一起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。
不再给她施加过多的压力,而是鼓励她合理安排时间,注重学习效率。
我们告诉她,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知识和快乐。
女儿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,开始学会给自己放松,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学习。
她会在学习之余,听听音乐、看看电影,或者和朋友们出去逛逛街,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

2.改善社交关系

我们鼓励女儿多和朋友们交流,尤其是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她、支持她的朋友。
我们告诉她,不要总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藏在心里,要学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委屈,哪怕记在本子上,说给大树听,也不要一个人憋在心里。
3.调整家庭氛围

我和丈夫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对女儿的忽视,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我们会更加关注女儿的情绪变化,主动和她沟通交流,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。
我们会经常组织一些家庭活动,比如一起做饭、一起看电影、一起出去旅游,让女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。
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对女儿的表扬和鼓励,让她知道她在我们心中同样重要。
三、重建希望曙光
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,女儿的变化越来越明显,她晚间的睡眠越来越安稳。
日常中,她发呆的次数逐渐减少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真诚。
她开始会发小脾气,会在我们故意逗她时表现出生气、难过的表情。
 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、心理辅导专家、学习动力提升专家,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,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、教授共同指导。已经为53000+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、定制化的咨询服务,并拥有成熟、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
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、心理辅导专家、学习动力提升专家,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,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、教授共同指导。已经为53000+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、定制化的咨询服务,并拥有成熟、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
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